close

地震、水災、土石流……等災變,毀了許多人的家園。倖存者面臨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苦與哀傷,災變產生的驚惶與恐懼,如影隨形揮之不去,一方面害怕災變不知何時還會發生,另一方面還要面對重建家園的艱辛與痛苦。

 

  許多孩子雖然不需要承擔重建家園的責任,然而這些孩子的情緒跟我們一樣,是驚恐、害怕,甚至孤獨、痛苦。敬愛的老師,如果您已回到校園,恢復上課,您是否願意展開雙手擁抱他們,幫助他們重建心靈,快樂成長?

  如果您願意,我們提議您可以在班級實施輔導處置。以下我們即將分別說明班級輔導處置的重點、實施的方式、老師應扮演的角色、以及老師應有的態度,提供您做參考。


 

壹、班級輔導處置的重點

一、開誠佈公的討論所發生的災變事件,以提供學生表達情緒的機會

面對災後的破碎家園,我們無語問蒼天。與孩子一起談談這次的災變吧,讓他們有機會述說這次災變的經驗,以及災變過程中他的心情感受。因為公開談述他們看到後的景象,以及他在災變中的經驗和感受,一來有助於學童抒解情緒,二來使得學童不在孤獨地承受災後給他的害怕與恐懼,而得到心理的支持。

 

二、邀請學生談談他們的情緒內容

邀請他們共同分享災變經驗的情緒。他們的情緒內容可能是害怕、驚嚇,而失去親人、朋友、寵物的學童,他們的情緒更為複雜,可能是哀傷、憂鬱的;或者是災變後留在災區的這一段時間,感染了大人的焦慮,害怕停電的漆黑,或因災區房子倒塌以及停放屍體的詭異氣氛而心神不寧。學生所談述出來的情緒內容,將有助於他們了解自己的某些情緒是多數人有的,是正常的,且有助於您了解個別學生的狀況。


 

三、引導學生思考他們平復情緒的方法

有些人擔心自己的某些情緒反應是懦弱的,所以不敢表達出來。除了邀請學童共同分享他們面對災變經驗的情緒外,更進一步,可以引導他們想想有什麼方法或途徑可以將某些情緒平復下來,例如:請求大人陪伴他、抱著自己心愛的玩具等等,協助學生找到一兩種可以平復心情的好方法。


 

貳、班級輔導過程中老師應扮演的角色

情緒的抒發與平復,無法透過教導或說服的方式而得到功效。因此,您要暫時拋掉教導者或說服者的角色,例如:告訴學童「不要怕」、「有大人保護,怕什麼。」這時,扮演傾聽、同理、支持、以及引導思考的角色,更能讓學生的情緒得到安撫,仔細地聽他們訴說他們的經驗與感受,聽了這些經驗、感受之後,以他們能懂得的語氣表達您對他們的經驗與心情的了解,肯定他們在災變中所表現出來的冷靜與勇敢,以開放式的討論,引導他們傾聽同學的想法與意見,澄清自己可以努力的目標。



 

參、班級輔導過程中老師應有的態度

人生無常、世事難料,似乎是一般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口頭禪,但當事情來臨時,猛然發現這些信念真是不堪一擊的。災變的無情,以及它帶來的嚴重死傷,令人體驗到人生無常、世事難料的真實面。實施班級輔導之前,您可能要先釐清自己的人生信念,省思自己的死亡態度,因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,如果您無法接受人生的無常,以及承受面對死亡的恐懼,那麼,就不要勉強自己實施班級輔導處置。否則會讓小孩覺得更不自在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您依然有心想實施班級輔導,或許可以考慮併班實施。

 

總結來說,班級輔導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抒發情緒,對自己的情緒感到自然,獲得他人的同理與支持。感覺許多人與他同在,陪伴著他。

 

家園毀了可以重建,心靈受到傷害則一生難以平靜。班級輔導的實施可以在第一線直接幫助學生踏上心理康復的第一步,不過,對於失去父母親的學生,或是驚嚇過度的學生,還是提議進一步以個別方式處理,或是轉介給專業人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達信 的頭像
    達信

    達信專業偵探社

    達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